佛教禅宗 六祖慧能
慧能 (公元 638 年- 713 年),俗姓卢氏,唐代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父亲名卢行瑫,早逝,母李氏,其籍贯为范阳(今北京大兴) , 因其父贬于岭南才南迁。慧能生于贞观,圆寂于开元初年,经历了唐朝太宗、高宗、中宗、睿宗、武周 ( 武则天 ) 、中宗、恭宗、睿宗、玄宗八位国君阶段。自幼以卖柴为生,因一次卖柴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人读诵《金刚经》,便萌生学习佛法之念;后去湖北的黄梅山拜谒佛教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为师,由此开始了学佛生涯。其时弘忍年事已高,急于传付衣法,遂命弟子作偈以呈,当时大弟子神秀也是大家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为了避嫌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认为神秀还没有完全顿悟。
惠能当时做砍柴、碾米,听说这件事之后慧能就叫人带他去看偈子,听后亦诵一偈,因为自己是不会识字不会写字,并请当时在场的江州别驾张日用代劳题于壁上: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见后,当众用鞋把慧能的偈搽掉,并说“亦未见性”。次日,弘忍大师来到碾米房,以杖击碓 ( 捣米器具 ) 而去;惠能立刻理解了五祖的意思,于是他在当晚上三更的时候去了弘忍的禅房。弘忍为其宣讲《金刚经》,并传衣钵,定为传人。然后为了防止有人伤害惠能,让惠能连夜逃走。于是惠能连夜远走南方,隐居 10 年之后才出来讲经传法。
676 年,唐高宗仪凤元年,正月初八到广州法性寺,印宗法师在该寺内讲《涅槃经》之际,正好遇到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争论不休,惠能进曰:
“不是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
印宗闻之折服,遂拜为师,并为之剃度。
仪凤二年 (677 年 ) ,韶州刺史韦璩仰其道风,率同僚入山请惠能入城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于大梵寺讲堂为众说法,兼授无相戒。僧尼道俗集者千余人,门人法海编录其法语。慧能在此弘扬禅宗传法长达 37 年,奠定了禅宗“南宗”的基础。
神龙元年 (705 年 ) ,武则天和唐中宗即遣内侍薛简往曹溪召其入京。惠能以久处山林,年迈风疾,辞却不去。薛简恳请说法,将记录带回报命。中宗因赠摩纳袈裟一领及绢五百匹以为供养。并命改称宝林寺为中兴寺,由韶州刺史重修,又给予法泉寺额,并以惠能新州故宅为国恩寺。
延和元年 (712 年 ) 惠能回至新州,命门人建报恩塔。唐玄宗先天二年( 713 年),圆寂于新州国恩寺,世寿七十六,唐宪宗谥号大鉴禅师。惠能圆寂后,其真身不坏,被运回韶州(今广东韶关)曹溪,其门人裹综涂漆,保持其生前形像。其肉身像至今还保存在南华寺,供奉在灵照塔中。
南北宗之争
惠能,主张“顿悟”,影响华南诸宗派,人称“南宗”,在曹溪宝林寺(今广东韶关南华寺)弘扬禅宗传法长达 37 年之久。六祖惠能的同门师兄神秀,主张“渐悟”,在华北势力颇盛,号称“北宗”。
唐玄宗开元二年( 730 年),在河南滑台(今滑县)的无遮大会上,惠能弟子荷泽神会辩倒了神秀门人崇远、普寂,使得“南宗”成为中国禅宗正统。
惠能为禅宗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于后来各派禅师建立门庭,影响极大。在他死后,他的弟子传承禅法,形成惠能禅法的南北二宗。惠能禅法的北宗即是荷泽神会门下,称荷泽宗。惠能禅法的南宗则以南岳怀让门下的洪州宗,与青原行思、石头希迁一系的石头宗为代表。
惠能禅法在北宗荷泽一派的推动下,取代了原先北宗神秀一系的地位,成为禅门正宗,但荷泽一派因后继无人,在唐末衰亡。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反而是南宗门下。南宗门下,后来形成河北临济宗、江西曹洞宗、湖南沩仰宗、广东云门宗、江苏法眼宗五宗,即“一花开五叶”。
后来,法眼宗远传于泰国、朝鲜;云门宗、临济宗更远播欧美。在中国、日本,则是临济宗、曹洞宗两宗最盛。
经典
惠能圆寂后,其弟子们 将其经历和言论录整理成《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禅宗的经典。
著名弟子
弟子众多,最著名的有:荷泽神会、青原行思、南岳怀让、石头希迁、净藏。
禅宗
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惠能,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汉传佛教最主要的象征之一。汉传佛教宗派多来自于印度,但唯独天台宗、华严宗与禅宗,是由中国独立发展出的三个本土佛教宗派。其中又以禅宗最具独特的性格。禅宗祖师会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这种境界,这又称开悟。其核心思想为: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轶事
《西游记》孙悟空学艺的故事可能取材于六祖慧能的学佛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