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乱之阶段划分

秦末汉初一段的读书笔记:
阶段一,秦始皇末年至三十七年:秦朝没落阶段 ,秦二世是前210年即位,陈胜吴广前209年七月就揭竿而起,发动了著名的反秦大起义。在秦二世继位的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面,主要是还是在王室内部搞整肃,正在杀兄弟呢啊。所以秦王朝的崩溃主要是还是来自秦始皇末年的行政和政策。
秦始皇帝在统一全国后,在政治、整体、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针对政权建设的有诸多的改革和成就,在政体上推广了郡县制,开创了宗主理念的中央集权体制;地理上划定了中国的疆土轮廓;在文化交流上统一了文字、度量衡,打破了地方垄断;在军事上形成了中央军队;在建设上,修了长城,管道,水利等;等等;此处主要是看看引发秦末起义的隐患。
1.政治对手隐患,秦灭六国,开始全面使用使用郡县制管理国家。原来东方六国的王族和贵族仍然有不少遗留势力,本来是王侯将相,一下在变成了平民百姓啥也不是了,能不斗争吗?比方说代表人物,楚国项梁项羽、齐国田氏、韩国王族、赵国、燕国、魏国等;
2.各种工程:军事工程,北边为了防守匈奴,修长城;南边为了开疆扩土,修水利运军事物质;交通工程,大修直道,就是官道;长安的宫殿工程,墓地工程,特别是骊山的墓地工程;巡游工程,始皇帝喜欢全国出差,封禅,立碑啥的,这得修路架桥,砍树,上山,挖大石头刻字啥的等等;长生工程,始皇帝为了求仙和炼仙药,啥事都能干的出来,搞个几千人跑到海里射大鱼;移民工程,动不动就搞移民几万到几十万的移民工程。
3.军事行动,现在直接的证据一个是是蒙恬在北方长达数十年和匈奴作战、修长城;陈胜吴广起义前的身份,是到渔阳(密云附近)的900百人部队里面的军官、幕僚。
平民老百姓在这一段时间,是何其辛苦,要么参加劳役—秦时农民工;要么去当兵,参加各种军事行动。
4.关中和关东的关系,在秦统一六国和统一之后,老百姓无法生存的现状,主要是发生在函谷关以东部分。为什么呢啊,在秦末期看到关中的人民不堪的记录很少,也就是秦二世当政之后才有的,在后来的义军时期,即没有发生关中起义;也没有发生关中人民残杀秦王室、贵族、官吏的记录,反而陈胜吴广还要打着扶苏没死的旗号。可以得出结论,秦统一六国之后,关中和关东是分别对待的。秦虽然实现了郡县制,但春秋战国以来形成的东西对抗的局面并没有改变。
5.秦政权统治的基石是什么呢,主要在关中的王族贵族宗室、功勋大臣、父老豪杰;关外的郡县官吏,但是六国的底层在秦郡县制度管理之下是无法生存的。在后来的反秦斗争中领袖陈胜吴广是下级军官,刘邦、齐国田氏、英布、彭越、吴苪、张耳、陈馀、周市等等都不是普通老百姓,都是六国的基层官员或者地方豪杰。

阶段二,秦二世元年(前209年)至三年(前207年):反秦阶段 ,在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地纷纷涌现义军,这阶段主要是关东反秦义军与秦势力的斗争阶段,开始标志是陈胜吴广起义,结束标志是项羽分封天下,自立”西楚霸王”。
1.反秦义军中比较有影响的力量是:陈胜吴广的张楚,刘邦的沛势力,项梁项羽的江东楚势力,张耳陈馀为核心的赵势力,周市开创的魏势力,隐藏人物吴苪,以田氏为主的齐势力,韩广开创的燕势力。其中陈胜吴广、刘邦、项梁项羽是坚决的反秦派,攻击力十足;剩下的其他势力自守有余,没有坚决西进入关中灭秦的决心。陈胜吴广、刘邦,还有后期的彭越、英布为代表的出身比较平民化(下级军官,低级公务员,奴隶,豪强等);项羽出生楚国贵族,受过良好教育,田氏也是齐国贵族,燕、赵、魏多多少少都和六国王族或者贵族有一些关系。

阶段三,汉元年(前206年)至汉五年(前202年):诸侯争霸阶段 ,在反秦胜利之后,反秦义军内部矛盾急剧上升,形成楚汉东西(汉在西部,楚在东部)两大阵营长达五年的争霸斗争,最后以汉取胜结束。
1.此阶段,汉军兵分三路,北边是韩信,攻击西魏、赵、燕、齐等;中路东出潼关是刘邦亲自在前线作战,始终是和项羽直接作战为主;南边是出武关,主要是韩王信经营,并不是主要的战场,起到牵制作用。楚军以项羽力量为主,一面和汉军作战,一面还要和其他封王作战,其中势力最强的是齐和彭越,后来的英布。

阶段四,汉五年之后(前202年到前195年):大汉建国阶段 ,在消灭项羽之后,诸侯尊刘邦为皇帝,大汉开始了和平建国、武装削藩的路。
1.此阶段,主要是建立稳定的汉政权,一面定都长安,大封功臣,建立制度规章,确立继承人,一面诛杀异姓王,分封子弟就藩。大局确定,社会稳定,经济和建设得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