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

外形特征
老鹰是一种肉食性的类群 通常在峡谷内觅食,一次生1到3颗蛋,则小老鹰会驱赶同伴, 或者吃掉同伴。 老鹰的种类有很多,例如:大斑鹫、秃鹰、黑鸢等老鹰和一般鸟类有点不同,老鹰属于禽兽类, 一般鸟类属于杂食类的动物,不太相同,这就是老成鸟身长约56公分、翼长约417-465公分、体重约630-1030公克、蛋2-5个,白底有红棕色斑点、孵卵期约38天,老鹰一次生下四、五只小鹰,由于它们的巢穴很高,鹰和一般鸟类的不同 。
种类及生活习性
鹰的类别很多,隼、鹰、鵟、鹫、雕等等,都属于鹰类,在每个类别里又包括很多种。
鹰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鸟。千百年来,鹰一直被人类所神化,成为勇敢、威武的象征。
其中
赤鸢是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和中东的一种鸢。它跟我国常见的鸢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羽毛呈红褐色,因而得名“赤鸢”。赤鸢体长0.6米左右,双翅展开达 1.6米,尾也是叉形。每到繁殖季节,雌雄赤鸢在天空中比翼齐飞,万里晴空像一个巨大的“舞场”,雄赤鸢尽情地上下翻飞,向雌赤鸢展示自己的飞行本领。 “互订终身”之后,雌雄赤鸢便一同“叽叽叽叽叽……”地欢叫着飞到它们中意的巢址,“安家立业”。赤鸢的巢大部分是旧巢,很大的可能是它们这一对前一年用过的。巢一般建在接近森林边缘的高大树木上,这使巢不仅成为它们的孵卵“场”,还成了它们的了望塔,非常便于搜索猎物。当然,旧巢必须经过修理才能使用,于是“夫妻”双双忙碌起来,它们用嘴叼来小树枝、苔鲜、各种各样的纸条、兽毛、烂布头,甚至还从附近人家晾衣绳上叼来衣服,真是“不拘一格选巢材”。
  当舒适的巢修好后,雌赤鸢便产下2~4枚卵。4月中旬,浑身长满灰色绒羽的小雏便出壳了,它们张开大嘴,不停地鸣叫讨食。雄赤鸢便急忙外出为雏鸢捕食,这时,雄赤鸢每天出猎多达6次,每次行程至少也有20多千米。
  赤鸢的食谱跟鸢一样庞杂,它们吃田鼠、家鼠、旱獭、蛇、蠕虫、动物尸体及腐肉等等。在食物紧缺时,赤鸯还会为“孩子们”去“讨饭”。当然,严格他说它们并非真正地“讨饭”,它们只是悄悄地站在正在撕食食物的大型猛禽或猛兽身边。如果食物的主人“大发慈悲”,就会剩下一些吃不完的食物,赤鸢便把这些剩食“收拾回家”。
  在幼雏孵出的第一个星期里,雄赤鸢总要单独外出,为“全家”捕食。一个星期之后,雌赤鸢才跟“丈夫”一同出猎。
  小赤鸢出世后45天左右开始“锻炼”翅膀,它们站在巢边,不断地扇动翅膀,但不能起飞。“父母”对小赤鸢的练习漠不关心,每天仍不断出猎,全凭小赤鸢自己不断摸索。练习4~5天之后,强壮的小赤鸢就试着做第一次飞行了。在小赤鸢练飞的这段时间内,“父母”格外地忙碌,因为练飞的小赤鸢总是吃不饱。赤鸢“父母”一次次出猎,回到巢中把食物往巢里一放,便又急忙飞向狩猎场”。而巢内,随着它们一次次地飞回,发生一次又一次的“抢食斗争”。饥肠辘辘的小赤鸢们互不相让,争先抢食。当然,强壮的小赤鸢总是占上风,生存竞争即使在“兄弟姐妹”之间也无例外!几个月后,翅膀练硬了的小赤鸢们离开了“家”,开始了独立生活。
老鹰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它一生的年龄可达70岁。
  要活那麼长的寿命,它在40岁时必须做出困难却重要的决定。当老鹰活到40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住猎物;它的啄变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翅膀变得十分沉重,因为它的羽毛长得又浓又厚,使得飞翔十分吃力,它只有两种选择 : 等死,或经过一个十分痛苦的更新过程。这是150天漫长的操练。它必须努力地飞到山顶,在悬崖上筑巢,停在那里 ,不得飞翔。老鹰首先用嘴击打岩石,直到完全脱落。然后静静地等候新的嘴长出来。它会用新长出的嘴把指甲一根根的拔出来。当新的指甲出来后,它便把羽毛一根一根的拔掉。 5个月后,新的羽毛长出来了,老鹰开始飞翔。它重新得力再过30年的岁月!

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也称鲇鱼效应(Weever Effect)
什么是鲶鱼效应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这一效应,即是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

Catfish Effect
The catfish effect is the effect that a strong competitor has in causing the weak to better themselves.
In Norway, live sardines are a few times more expensive than frozen ones. It was said that only one ship could bring live Sardine home, and the ship master kept his method a secret. When he later died, people found that there was one catfish in the container. The catfish keeps swimming and the sardine becomes very active to avoid direct contact with this Catfish.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is is a method used to motivate a team so that each member feels a strong competition, thus keeping up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whole team.

Jboss Netty架构图

http://www.jboss.org/file-access/default/members/netty/freezone/guide/3.1/html/architecture.html#d0e2134
JBoss Netty的架构图如下:
<图已遗失>

1.图中划分个人认为是比较好的NIO网络应用框架功能细分,主要是五个部分:
Core:中主要是NIO框架侦听事件、收发消息、消息调度、资源管理等功能,是框架的核型功能;
Transport Service:主要是传输/通讯方式的部分;
Protocol Support: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消息如何收发,解析的部分,在非阻塞模式下,一个byte一个byte的解析都关联到整个消息的完整性,因此这部分是主要是外部接口之一;
Security Support:这个针对通用的通信问题和一些具体的协议有关;
Integration:主要是和第三方容器或者框架的集成部分;
2.比较有名的NIO应用框架如下:
Apache Mina http://mina.apache.org
Jboss Netty http://jboss.org/netty
Sun Glassfish Grizzly https://grizzly.dev.java.net/
Soureforge NIO Framework http://nioframework.sourceforge.org
Soureforge xSocket http://xsocket.sourceforge.org
Quick Server http://www.quickserver.org/
这些NIO的客户端服务器Socket网络通讯框架在功能上和提供给用户的编程扩展点几乎都很相似/一致。
3.网络应用开发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部分,一个是通讯部分,链路维持以及消息收发部分;另外一个是消息的解析/打包过程(Serializable/Externalizable)。一个延伸的想法就是:NIO网络应用框架 + Google Protocol Buffers.

Google如何使用Linux《How Google uses Linux》

文章How Google uses Linux讨论了Google如何使用Linux的情况,其中有一些有意思的信息。
1.Google一般在16-32个核的机器上面运行了大约5000个线程,平均每一个核上面运行了156-312个线程( 156-312 thread/core)。这个数据很值得参考、借鉴、验证。(And load balancing matters: Google runs something like 5000 threads on systems with 16-32 cores.)

Jboss Netty的Performance报告阅读

在JBoss Netty的网站上引用了一个2008年10月6号的测试报告,参见:
http://gleamynode.net/articles/2232/
http://www.jboss.org/netty/performance-1.html
http://www.jboss.org/file-access/default/members/netty/freezone/performance.pdf
通过这个报告,分析如下:
环境:
1.比较了Netty, Grizzly, MINA, NIO Framework, xSocket,基于2008/October/3rd的版本。
2.测试的客户机/服务器端都是双核机器。
3.客户机/服务器的操作系统都是:Linux 2.6.25.11-97.fc9 (Fedora 9)
4.服务器内存是6GiB, 客户机内存是3GiB
5.网络带宽是1G
配置:
1.“The number of I/O threads - the number of the CPU cores ”,那么大约也就是两三个。(这里有一个存疑地方,因为在以前自己测试Apache Mina的时候,发现在频繁的大并发量小消息处理情况下,selector的事件处理能力低下,随着Thread配置数量的增加其处理能力不断提高,这时候配置selector线程数量等于:(X * (the number of the CPU cores))+1)。
2.Handler的线程数量是:16
3.JDK版本:Sun JDK 1.6.0_07
4.JRE配置:-server -Xms2048m -Xmx2048m -XX:+UseParallelGC -XX:+AggressiveOpts -XX:+UseFastAccessorMethods 这个配置是很合适的,和我们经过验证的配置是一致的。
测试:这个测试主要测试了Throughput随着客户端的增加而变化的情况。
Throughput Definition: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such as Ethernet or packet radio, throughput or network throughput is the average rate of successful message delivery over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This data may be delivered over a physical or logical link, or pass through a certain network node. The throughput is usually measured in bits per second (bit/s or bps), and sometimes in data packets per second or data packets per time slot.(http://en.wikipedia.org/wiki/Throughput)
定义:吞吐量是指在没有帧丢失的情况下,设备能够接受的最大速率。 (http://baike.baidu.com/view/188722.htm)
这个测试报告主要是客户机、服务器在同一个机器上和客户机/服务器分开在不同的机器上两种模式下的测试结果:
1.随着消息的包不断增加,在达到最大限度之前,Throughput以同样的倍数在增加,可以得出结论:在消息大小固定时通信良好,稳定性极佳。Throughput会因为消息的大小变化而发生震荡。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结论:Throughput不会因为并发链接数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会紧随通信消息内容的大小变化而变化。
2.一个NIO Server的服务器端能够并发支持5000到10000个链接。
3.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消息内容越大,框架处理的能力越稳定。(猜测:可能消息越小,引起的线程的切换越频繁,Buffer的各项操作也越频繁。)
4.对于1G的网络带宽,随着消息的大小等的增加,框架的throughput的能力,loopback模式下最大的数值是600MiB/s;而client/server网络模式下最大是100MiB/s,这个数值仅为带宽1G的10%。可见在网络环境下,throughput受制于网络因素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5.从这个测试结果来看,各种NIO框架(Netty, Grizzly, MINA, NIO Framework, xSocket)的throughput能力相差不大。

加密算法概述

加密算法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为明文的文件或数据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一段代码,通常称为“密文”,使其只能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之后才能显示出本来内容,通过这样的途径来达到保护数据不被非法人窃取、阅读的目的。
  该过程的逆过程为解密,即将该编码信息转化为其原来数据的过程.
加密技术通常分为两大类:“对称式”和“非/不对称式”。
对称算法 
概述 
对称密码算法有时又叫传统密码算法,就是加密密钥能够从解密密钥中推算出来,反过来也成立。在大多数对称算法中,加密解密密钥是相同的。这些算法也叫秘密密钥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它要求发送者和接收者在安全通信之前,商定一个密钥。对称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泄漏密钥就意味着任何人都能对消息进行加密解密。只要通信需要保密,密钥就必须保密。对称算法的加密和解密表示为:

1
2
Ek(M)=C
Dk(C)=M

其具备:Dk(Ek(M))=M
对称算法-对称算法可分为两类
一次只对明文中的单个位(有时对字节)运算的算法称为序列算法或序列密码。另一类算法是对明文的一组位进行运算,这些位组称为分组,相应的算法称为分组算法或分组密码。现代计算机密码算法的典型分组长度为64位――这个长度大到足以防止分析破译,但又小到足以方便作用。
对称算法-常用的采用对称密码术的加密方案有5个组成部分
l)明文:原始信息。
2) 加密算法:以密钥为参数,对明文进行多种置换和转换的规则和步骤,变换结果为密文。
3) 密钥:加密与解密算法的参数,直接影响对明文进行变换的结果。
4) 密文:对明文进行变换的结果。
5) 解密算法:加密算法的逆变换,以密文为输入、密钥为参数,变换结果为明文。
不对称加密算法
概述
  非/不对称式加密使用两把完全不同但又是完全匹配的一对钥匙—公钥和私钥。在使用不对称加密算法加密文件时,只有使用匹配的一对公钥和私钥,才能完成对明文的加密和解密过程。加密明文时采用公钥加密,解密密文时使用私钥才能完成,而且发信方(加密者)知道收信方的公钥,只有收信方(解密者)才是唯一知道自己私钥的人。不对称加密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如果发信方想发送只有收信方才能解读的加密信息,发信方必须首先知道收信方的公钥,然后利用收信方的公钥来加密原文;收信方收到加密密文后,使用自己的私钥才能解密密文。显然,采用不对称加密算法,收发信双方在通信之前,收信方必须将自己早已随机生成的公钥送给发信方,而自己保留私钥。由于不对称算法拥有两个密钥,因而特别适用于分布式系统中的数据加密。广泛应用的不对称加密算法有RSA算法和美国国家标准局提出的DSA。以不对称加密算法为基础的加密技术应用非常广泛。
常见加密算法
  DES(Data Encryption Standard):对称算法,数据加密标准,速度较快,适用于加密大量数据的场合;
  3DES(Triple DES):是基于DES的对称算法,对一块数据用三个不同的密钥进行三次加密,强度更高;
  RC2和 RC4:对称算法,用变长密钥对大量数据进行加密,比 DES 快;
  IDEA(International Data Encryption Algorithm)国际数据加密算法,使用 128 位密钥提供非常强的安全性;
  RSA:由 RSA 公司发明,是一个支持变长密钥的公共密钥算法,需要加密的文件块的长度也是可变的,非对称算法;
  DSA(Digital Signature Algorithm):数字签名算法,是一种标准的 DSS(数字签名标准),严格来说不算加密算法;
  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高级加密标准,对称算法,是下一代的加密算法标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目前 AES 标准的一个实现是 Rijndael 算法;
  BLOWFISH,它使用变长的密钥,长度可达448位,运行速度很快;
  MD5:严格来说不算加密算法,只能说是摘要算法

简介
  熊,食肉目,是属于熊科的杂食性大型哺乳类,以肉食为主。从寒带到热带都有分布。躯体粗壮,四肢强健有力,头圆颈短,眼小吻长。前后肢均具有5指、趾,弯爪强硬,不能伸缩。跖行性。短尾隐于体毛内。毛色一致,厚而密。齿大,但不尖锐,裂齿不如其他食肉目动物发达。杂食性。行动缓慢,营地栖生活,善于爬树,也能游泳。嗅觉、听觉较为灵敏。毛皮、肉、脂、胆、掌均有较大经济价值,有时对养蜂业、农、牧、果树等造成危害。种类较少,全世界仅有7种,我国有4种:马来熊、棕熊、亚洲黑熊、大熊猫。除澳洲、非洲南部外,多有分布。
动物学分类
  熊,哺乳纲,熊科动物的总称.
  熊是陆上肉食类中体形最大的动物.它们是由一种类似犬一样的祖先进化而成的,是犬科动物进化道路上的一个分支.熊科动物基本上都已偏离了食肉的习性,而成为杂食性动物了.有棕熊.黑熊,北极熊,印度熊,马来熊,美洲熊等等之分.其中棕熊体积最大, 北极熊次之,一般越靠近南方的体形越小.
外形特征
  熊躯体粗壮肥大,体毛又长又密,脸形像狗,头大嘴长,眼睛与耳朵都较小,臼齿大而发达,咀嚼力强。四肢粗壮有力,脚上长有5只锋利的爪子,用来撕开食物和爬树。尾巴短小。熊平时用脚掌慢吞吞地行走,但是当追赶猎物时,它会跑得很快,而且后腿可以直立起来。
  常见的特征有短尾、极佳的嗅觉、五个无法收缩的爪,以及长、密、粗的毛。刚出生时,它的大小与天竺鼠差不多,至少要与母亲生活一年。
  熊的嗅觉十分灵敏,视力以及听觉比较差。它们的牙齿是用来防御和当作工具。它们的爪子可以用来撕扯、挖掘和抓取猎物。
  熊氏家庭成员体型差别较大,块头有大有小。最大的是棕熊(约780千克),北极熊次之(约700千克),然后是美洲黑熊(约220千克)、亚洲黑熊(约150千克)、懒熊(约140千克)、眼镜熊(约140千克)、马来熊(约60千克)。
  速度 最快的灰熊 ,时速可以达到48KM/H,棕熊在崎岖山路速度可以达到30KM/H 速度很快。可不能认为熊的速度很慢噢,比人类快多了。
生活习性
  大多数熊食性很杂,既食青草、嫩枝芽、苔藓、浆果和坚果,也到溪边捕捉蛙、蟹和鱼,掘食鼠类,掏取鸟卵,更喜欢舔食蚂蚁,盗取蜂蜜,甚至袭击小型鹿、羊或觅食腐尸。但是北极熊比较特殊,主要吃鱼和海豹。熊的视觉和听觉都不十分灵敏,但嗅觉非常发达。
  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在冬眠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熊冬眠的洞穴一般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除冬眠期外,熊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除了发情交配期外,其余时间熊都单独活动。母熊一般1年产1~4崽。
  熊一般是温和的、不主动攻击人的动物,也愿意避免冲突,但当它们认为必须保卫自己或自己的幼崽、食物或地盘时,也会变成非常危险而可怕的野兽。
  爱吃植物的眼镜熊:眼镜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产于南美,是现在唯一分布于南半球的熊,也是最爱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种熊,吃各种果、叶、根、茎,很少吃昆虫,因眼睛四周有白圈而得名。眼镜熊善于登高爬树,通常独自活动,偶以小家庭为单位,共住在一棵大树上。
  高度近视的亚洲黑熊:亚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还有个俗称叫黑瞎子。为什么叫它”瞎子”呢?因为它天生近视,百米之外看不清东西,不过它的耳、鼻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别看它外表愚拙,实际上机警过人。平时黑熊以植物为主食(你一定听过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在秋季却大吃昆虫等动物性食品,在体内贮存大量脂肪准备在树洞里冬眠。特长是爬树、游泳。因为眼神不济,所以练就了一身昼夜都行动自如的本领。亚洲黑熊分布于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
  胃口极好的棕熊:棕熊遍布亚、欧、北美三大洲,其中阿拉斯加棕熊最大,最重近800公斤,站立时有两人高,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动物。而叙利亚棕熊却很小,体重不足90公斤。我国的棕熊一般在200-500公斤。棕熊的胃口可以说是好极了,荤的、素的都爱吃。植物、昆虫、蜂蜜、鱼类,甚至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所以比较凶猛,枪法不好的猎手往往反会成为棕熊的猎物。
  靠”吸尘器” 过日子的懒熊:”吸尘器”是对懒熊的嘴部功能的形象比喻。生活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热带森林中的懒熊形象奇特,下唇长而善动,形状像舌头,没有上门牙,嘴可以伸进昆虫藏匿的缝隙中,像吸尘器一下把猎物席卷入口。懒熊的视觉极差,靠嗅觉和听觉活动,所以它选择了夜间出击、白天酣睡的生活作风,于是人称:懒熊。小懒熊常骑在母熊背上来来去去,寸步不离,这种母子感情大大强于其他熊类的母子关系。
  喜欢”假离婚”的美洲黑熊:美洲黑熊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国中部和东部的森林,别看它叫”黑熊”,其实它的身体颜色有很多种,黑色、棕色、灰色……连白色都有。美洲黑熊常在6-7月份”娶妻生子”,不过等小熊过完一周岁生日后,一家子便各奔东西,熊爸爸、熊妈妈也各自生活,看上去像”离婚”一样,可到了下一年的6-7月份,它们就复婚,重新考虑生育下一代的事。
  冰山巨无霸—白熊:”冰山巨无霸”就是指北极熊,也就是白熊。它们生活在北极的莽莽冰原上,体大凶猛,以猎取海豹、幼海象、幼鲸、海鸟、鱼类为生,在北极地区是”土皇帝”,几乎打遍北极无敌手!貌似笨重的北极熊,行动十分敏捷,短跑时甚至能撵上驯鹿或北极兔。同时,它也是冰泳高手,游泳时速达10公里,潜水时间可达2 分钟,在冰水中游上百公里不在话下,堪称”半水栖兽类”。北极熊是生活在最北部、食肉性最强的一种熊。
  攀爬高手—马来熊:马来熊又叫太阳熊或日熊,分布于印尼、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及中国南部边陲的热带、亚热带山林中,是熊家族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重只有60公斤。马来熊的看家本领是攀爬,于是它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树上,把家也安在枝叶之间。马来熊主要吃植物果、叶以及昆虫和白蚁。夜间是马来熊的天下,而白天它却会悠闲地躺在树上晒太阳。

简介一
猴是一个俗称。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之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目。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巴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猿猴亚目又分为阔鼻猴组,又称新大陆猴类;狭鼻猴组,又称旧大陆猴类。本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猴,体重只有70克。
  灵长类的大多数头骨具大的颅腔,呈球状,这是由于颌部变短,脸部变扁所致;眶后突发育形成骨质眼环,或全封闭形成眼窝;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某些低等种类在脑中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中枢,并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觉行动。某些狐猴有较长的鼻部。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这些特殊的类型是因肌肉或软骨发育而形成的。脚的拇趾和它趾能对握,使得手和脚成为抓握器官。原猴类的5指只能同时屈伸,不能个别运用。掌面与□面裸出,有指、趾纹,纹路形态不一。具有非常软或宽的足垫,除黑猿外,皆为□行性。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后肢长相差不大,唯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 从只有一个突起到超过身体长。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只手”之称。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著。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
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而指猴的 1对乳头在腹部。雄性的阴茎是悬垂形,多数具阴茎骨,而眼镜猴、绒毛猴、人和某些种类不具。精巢包于囊中。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体被毛,有的柔软细密,有的粗硬,或在局部很长,或在毛上具异色环节。有的头顶毛很长,形成丛状毛冠,或甚短,呈平顶,或秃顶无毛。有的在两颊或颌下具长毛,形如胡须。有的两肩、后背、臀部被以长毛。有的体毛非常艳丽。
  绝大多数灵长类动物营不同形式的树栖或半树栖生活,只有环尾狐猴、狒狒和叟猴地栖或在多岩石地区生活。通常以小家族群活动,也结大群活动。多数能直立行走,但时间不长。多在白天活动,夜间活动的有指猴、一些大狐猴、夜猴等。大倭狐猴和倭狐猴在干热季节夏眠数日至数周。
  猴子大多为杂食性、吃植物性或动物性食物。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如指猴善于抠食树洞或石隙中的昆虫。猩猩的食量很大,几乎把绝大部分的活动时间用以觅食。疣猴科胃的构造特殊,大部分种类吃粗纤维多的植物性食物。
  猴子每年繁殖1~2次,每胎1仔,少数可多到3仔。幼体生长比较缓慢。哺乳期多抓爬在母体胸、腹部或骑在母背上,由母带着活动。性成熟的雌性有月经,雄性能在任何时间交配。只有低等猴类,如狐猴、懒猴、指猴具有一定的交配、繁殖季节。
  树科的头骨特征与某些十分原始的原猴类颇相似,许多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把它包括在灵长类内,但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却与灵长类有很大差异,因此,现代分类学家已把它独立成树目。
  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洲、亚洲的古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在非洲和欧洲发现于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则发现于更新世。灵长类的进化已有 6000万年历史,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属原猴类,其中60多属现已绝灭。现在美洲已没有原猴类,只是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还生存着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极为相似的种类。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到 3000~5000万年以前,大约在1500~2000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就已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但现今却仅残存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
  在我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山区,每年5月7日是“敬猴节”。而泰国的北部山区,每年的11月1日是“猴子运动节”。
简介二
猴是一种群居动物,据动物学家长期观察,猴也有它的社会秩序,有位高、位低之分,其中统治群猴的是一只资格较老的霸主——猴王。猴王年龄太老或过于残暴,也会激起群猴的愤怒,予以罢免或被咬得奄奄一息。据载,前不久,北京八大岭野生动物园的群猴就把一只老猴王不仅罢免,而且咬成重伤,后居然又有一新猴王继位,看来也体现了它们的社会秩序。
不过在猴的社会从无谦让的美德,就和人类当中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一样。有的猴王也相当残暴,它可以把地上的食物集拢成一大堆,自己把屁股坐上去,也不准其它猴子吃。每只猴子都有颊囊(即所谓脖子下面的口袋),吃不完的食物就藏在颊囊中,但绝不给其它猴子吃。有时为了抢夺食物,彼此吱吱乱叫,甚至互相追打,毫不谦让。人类常把吝啬人说成“猴奸、猴奸!”猴看来就是奸。
猴子好动,自古被视为聪明伶俐的形象。在动物园观看猴子时,很少能看到它不动的样子,要么在爬山,要么在爬树,要么在吃游客喂的食物,要么在挠蚤子,更甚者在模仿人的动作。神医华佗首创五禽戏,即仿效动物姿态的一种体育治疗法,《后汉书·华佗传》记他的话:“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猨,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猨即猿,这里是说运动时模仿猴子的姿态动作。三国时代,曹植写诗《白马篇》,吟咏马上习武的豪爽,其中“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之句,颇富动态感,是因为借助了猴的形象。猱,猿一类动物,攀授树木敏捷若飞。
猴子也有它的特殊习性,猴捉虱子是人们常见的,其实猴身上并没有那么多虱子,据动物学家分析,原来猴子的长毛下面,在皮肤上附有一种分泌物的结晶体,略带咸味,猴子把它找出来放入口中咀嚼得津津有味,犹如人类嗑瓜子一样,也是一种闲趣。不过,这种捉虱子的动作,往往是“位分低”的给“位分高”的捉,尤其给猴王捉,显然有巴结的意思。有时母猴也给小猴捉,这一点可能还体现了一点母爱。

分布情况
豹广泛产于中国,也广泛产于亚洲,因此有中国豹,有亚洲豹;它也广泛产于非洲,所以也有非洲豹。但是,欧洲就不产豹,澳洲(有袋类动物的老家)也不产豹。中国有3亚种:华南豹(P.pardus fusea)、华北豹(P.p.fontanieri)和东北豹(P.p.orientalis)。
  中国豹最早从渐新世中期即已出现,这表明这种动物至少已生存过50万年了。
外形特征
体型与虎相似,但较小,为大中型食肉兽类。体重50千克左右,,最重可达100千克;体长1~1.5米,尾长超过体长之半。头圆、耳短、四肢强健有力,爪锐利伸缩性强。豹全身颜色鲜亮,毛色棕黄,遍布黑色斑点和环纹,形成古钱状斑纹,故俗称之为“金钱豹”。雌雄毛色一致。其背部颜色较深,腹部为乳白色。还有一种黑化型个体,通体暗黑褐,细观仍见圆形斑,常被称为墨豹。
生活环境
栖息于山地、丘陵、荒漠和草原,尤喜茂密的树林或大森林。无固定巢穴。单独活动。白日伏在树上,或卧在草丛中,或在悬崖的石洞中休息,夜晚出来游荡。
生活习性
豹可以说是完美的猎手,矫健身材,灵活,奔跑时速可达65公里。即会游泳,又会爬树。性情机敏,嗅觉听觉视觉都很好,智力超常,隐蔽性强,这些是老虎狮子都办不到的。
  豹的体能极强,视觉和嗅觉灵敏异常,性情机警,既会游泳,又善于爬树,成为食性广泛、胆大凶猛的食肉类。善于跳跃和攀爬,营独居夜行生活。常在林中往返游荡,捕食猿猴、野兔、野鹿和鸟类等,时而还猎食家畜。生性凶猛,伤人!
  豹的猎物主要有鹿﹑羚羊及野猪,但亦会捕猎灵猫,猴子,雀鸟,啮齿动物等,甚至腐肉,视乎猎物产地而定。豹也有捕食黑猩猩的的纪录。在猎物缺乏时,它也会捕猎家畜,因而发生人豹之间的冲突。和一般猫科动物一样,豹会在密林的掩护下,潜近猎物,并来一个突袭,攻击猎物的颈部或口鼻部,令其窒息。非洲品种通常把猎物拖上树慢慢吃,以防狮子或鬣狗等食肉动物前来抢夺。在食物链上,豹处於次等捕猎者的位置,这亦意味着豹同时是老虎及狮子的猎物。
  豹捕捉到的猎物如果被狮子,鬣狗狗等发现,多半会被抢走,因为豹不会同食肉动物搏击原因是一但有伤,就行动不便,上树,游泳等活动妨碍伤口愈合,加之免疫力低,所以豹宁愿再捉一个猎物也不愿同食肉动物搏击。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冬末春初,3~4月份发情交配,孕期约三个月,6~7月份产仔,每胎2~3仔,初生幼体500克左右,幼豹于当年秋季就离开母豹,独立生活。约三年性成熟。寿命10~20年。